每当人远航归来,他总有故事可说。——叔本华
这里是艾思科蓝原创栏目人物篇——【听我说】每周特邀一位科研人讲述TA的故事。漫漫学术路,希望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,可以为为奋斗在路上的你增添一份陪伴、传递一份力量。
今天的主人公是小米,二本毕业,放弃了一眼望到头的工作,成功上岸211高校研究生。她想说:
“我努力奔跑,不过是为了追上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”。
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小米的故事。高考发挥失常,考上了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二本,虽然稍有不甘心,却还是努力在大学期间不断地参加比赛,获得省级、市级、校级大大小小的奖项,想为自己普通的学历增添一些亮光。
本科毕业后我在一家公司当文案和新媒体运营,看着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前景,以及疫情下企业疯狂裁员的残酷现实。我意识到,我们的生活将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,没有良好学历的我未来如果也被裁员,将如何生存呢?
已经工作两年的我,早已无法短期内回归到原有的学习节奏之中。习惯慢节奏的我如果需要重新投入快节奏的学习,身体会本能地产生排斥。所以,我把战线拉得很长。同时,我也只想给自己唯一一次机会,让自己不顾一切地奋斗,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战略部署,做好全面计划,再划分成短期计划。而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——确定终极目标,明确自己的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。我本科专业是新闻学,因为长期从事文字工作,所以我对文化与教育充满兴趣,基于此,我从20年11月开始找寻符合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与专业,最后决定选择广东地区211大学的教育类专业。该211大学虽然在全国大学科软排名不算太靠前,但其教育学科被评为A-,并且培养的教师水平在广东地区认可度较高。而一心想着在广东读书、就业的我果断地选择了这所211大学作为我的考研目标学校。当然,这样想的并非只有我一人,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我报考的专业往年报考人数都在1200—1500之间徘徊不下,而最终只录取60多人。对比起本专业的应届生来说,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劣势——零学科基础,而优势则是高度自律的学习状态与不计一切的拼搏之心。确定好目标院校和专业之后,我评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,计划从2021年2月份开始学习,即使是在职,也能兼顾自己的学习进程。于是,我开启了自己的在职学习之旅。
从决定在职考研的那一刻起,我就清醒的认识到这注定是一场难打的、持久而艰难的“攻坚战”。首先,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学习的时间。基于自己岗位工作量在公司淡季较少,都是按日排量。在跟上司沟通之后,上司允许我将所有工作集中在上午按质、按量完成,下午如无额外的任务,便允许我看考研的相关资料。而获得上司批准的我,会利用下午的时间看专业书的基础知识,对整本书的框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,为后面系统地背诵奠定基础。其次,我深知英语向来是我的短板,大一四级也是425分擦线飘过,于是我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英语学习。自我决定开始考研之日起,便每天早上6点起床背诵英语单词。同时,每天中午吃饭后我利用午休时间分析长难句,量变总有一天会质变。最后,相比起早起和半天内高效解决工作任务来说,我认为最难之事莫过于零基础地摸索专业课学习方法,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下专业书籍,转换为自己的学科思考逻辑。为了解决占300分的两门专业课,我利用晚上下班后一整块的学习时间,进行初步的背诵、查漏补缺。211大学教育学近年来考得很细,于是,我先罗列参考书每个章节的基本框架,将每个角落的知识点都细细挖出来背诵。同时,还要反复推敲每年出题规律,吃透书本内容与考察规律。不知不觉到了9月份,也是考研冲刺的关键阶段。扑面而来的焦虑涌入我的内心,负面情绪充斥在脑海中,看着已报名的“竞争对手”有不少来自985、211等名校,而我又能靠什么与他们争夺名额呢?思索之下,我知道,有舍方有得,是时候辞职了,必须要全心力投入到考研之中。提交辞呈之后,10月份离职,我开启了了全日16小时以上的备考计划。可能是二本零基础跨考身份的深刻自我认知,在冲刺学习阶段,我对于自己的时间安排近乎苛刻,但也会安排一些休息的时间,劳逸结合方才长久。晚饭后的半小时用以小憩,使得晚上的学习更高效。既然决定了走考研这条路,我就不再给自己退路,选择背水一战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我把专业书背了十多遍,英语真题做了四五遍,上考场前,我的心依旧漂浮不定,总感觉自己没有准备好。但既进入考场,便不遗余力奋力在考卷上书写自己脑内组积好的答案,用自己积累一年的学科素养判断没有把握的题。不论怎样,都给了自己拼搏的一年一个无悔的答卷。
考完研后的日子相对来说是安逸的,但舒坦中又夹杂着对于成绩的焦虑。2月21日,初试成绩公布,我忐忑地点开学信网,看到自己的成绩——409分!就往年考研情况来说,这个分数能排到前三名,属于比较稳的分数,内心飘飘然,跟父母报喜之后看到父母嘴角的笑意难掩,一股骄傲不自觉地涌上心头。但是,转眼却看到考研群里报400分的已经超过30多名,而十天后的排名出来,显示我排名60多名。这个排名令人愕然,激动的心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,从头寒至脚跟。我认真地准备了复试,并没有考虑调剂的事宜,不想给自己留后路。然而命运就是那么反复无常,我复试落选了!官网上发布的分数细则显示,我以0.3分的成绩落败!是啊,我败了,败给了这“不起眼”的0.3分。这0.3分或是专业课漏写的那条知识点,或是英语改错的那道选择题,或是政治考卷没写对的那条原理,又或是……我不断地给自己找理由,为自己奋斗的一年最终落败找退路。回想起这一年以来的沉没成本,感觉自己的一年仿佛是个笑话,狼狈不堪。
颓废地过了一天,我便打起精神来,搜寻二轮调剂的信息,发现一志愿211学校有教育类专业有调剂名额。我细细了解了这个专业,发现与我本身诉求相契合,既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,又属于一志愿学校。我顿时感觉天无绝人之路,黯淡无光的内心燃起一丝希望,立马填写调剂申请,同时还将自己历年所获得的奖项罗列在上,期望能吸引到老师。很顺利,我入选了,发通知的第二天便火急火燎地开始了调剂复试。又过了两天,研招网考研助理给我打电话说我被拟录取了。焦灼的心顿时得到了安慰,一年的努力终究还是有了很好的成绩。虽然并非被一志愿专业录取,但能被一志愿学校调剂专业录取,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好结果。命运总是兜兜转转,我不知道未来会有哪些意料之外的结果,但我知道,“觉者以心自律,修者以律行心”,自己应明确初衷和目的,以律条约束,不要为外物所阻扰。当然,考研并不一定能够让我得到想要的东西,真正的研究生生活还需要我努力地去探寻,但何尝不可试一试?既然不是天才,那就以勤补拙吧,能补多少是多少;既然不想要一眼看到头的生活,那就拼搏吧,为自己无限的可能而拼搏!
小米的故事映射出了一个“科研人的小群像”,每个科研人的故事也都可以写成一册短篇小说。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~
如果你也有一些想分享的、有趣不普通的科研故事,或者对于学术方面的困惑,欢迎投递给我们~
长期征文
【征文内容】
与学习、科研相关
或温暖、或励志、或有趣的故事
展示你的态度,传递你的力量
【征文形式】
图文
【你可以得到】
丰厚稿酬、平台展示机会
优秀者可长期合作
【投稿方式】
扫描下方二维码
添加好友咨询
联系人:邵老师
联系电话/微信:13922150544
版权声明:文章来源原创作者小米,分享只为学术经验交流,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。